我叫刘昊,2014级生物医学工程系校友。毕业七年后的这个秋天,我第一次回到了母校。走在熟悉的林荫道上,连做了两晚关于校园的梦——梦里都是青春的模样。

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,温暖的往事便如涓涓细流漫上心头。大一时发过一条肚子疼的朋友圈,没想到宿管阿姨看到后,竟煮了红糖水送到宿舍。后来,她常炒了菜叫我下去吃,给我带自家做的猫耳朵,实习时还帮我存放行李。这些来自异乡的温暖,让离家的我懂得了什么叫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。
清晨从宿舍楼出来,怀里抱着课本,和同学们有说有笑地穿过林荫大道,奔向教学楼。最难忘的是考试前的自习室——灯火通明到夜晚,只能听见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。偶尔抬头活动发酸的脖颈,看见周围同样奋笔疾书的同学,那份并肩作战的紧张与充实,成了求学岁月里最深刻的印记。

在和平医院实习的一个月,是我大学生涯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。轮转11个科室的历练,让我对医院不再陌生。第一次走进手术室时,原以为会是非常严肃的氛围,却发现医生们在专注中带着从容。这份经历在毕业后给了我意想不到的勇气——当我因生病需要手术时,躺在手术台上的那一刻,竟没有太多恐惧。也许正是因为实习时积累的那份熟悉感,消解了面对未知的紧张。
那些年,青春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绽放。大一大二的我活跃在曲艺部,演小品、说相声,在舞台上收获了无数欢笑。傍晚时分,最喜欢和同学在操场上悠闲散步。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,那时的我们,谈论着未来,却不知未来这么快就会变成现在。

工作后的忙碌让我每天重复着单调的生活,重返母校,才懂得这些记忆的重量。原来,强迫自己回忆美好,本身就是一种治愈。这些记忆如同校园里年年依旧的梧桐,在时光深处生根发芽,提醒着我们,无论走多远,这里永远是我们精神的故乡。